
《云边有个 小卖部 》是一本由张嘉佳 著作 ,湖南 文艺 出版社 出版 的平装 图书 ,本书 定价 :42.0, 页数 :328,特 精心 从 网络 上 整理 的一些 读者 的 读后感 , 希望 对 大家 能有 帮助 。
《云边有个小卖部》读后感(一):那 故乡 的风,和故乡的云,为我抹去 伤痕
四年前初识张嘉佳, 印象 最深的是他的 文字 ,飞扬 跋扈 ,出口成脏,通篇不是 嫉恶如仇 ,就是控诉 爱情 的 残酷 和 悲凉 。这种 别具一格 的 鸡汤 初读极易令 人生 厌,可静下心来细品,带给你的却是令 人意 外的 鲜美 和 共鸣 。当年我戏称张嘉佳的文字为“ 中药 ”,因为他 笔下 的爱情 核心 就一个字:苦。风轻云淡的苦,痛彻 心扉 的苦, 嬉笑怒骂 的苦, 歇斯底 里的苦,大彻 大悟 的苦。没病的人谁会吃药,有病的人明明 苦不堪言 却依然 心甘情愿 地下咽。于是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成了我 高中 时代 聊以自慰 的 良药 ,其中的一些 金玉良言 也被我这个伪文青奉为圭臬,一用就是好多年。现在回 过头 来看看,书依旧是 好书 ,只不过是当时的 自己 无病 呻吟 罢了。
后来,过了两年,断断续续听到他的一些 消息 : 离婚 ,开 酒吧 ,筹划 剧本 , 生死 线上 走一遭,进了ICU 还不忘跟 粉丝 开 玩笑 。最 重要 的一点,《 全世界 》拍成了 电影 ,《摆渡人》也在 筹备 之中。带着对 原著 的 尊敬 和张嘉佳的 欣赏 走进了 电影院 ,却正应了那句“希望越大, 失望 越大。”年底的《摆渡人》也难逃 厄运 ,豆瓣16W人仅给出了4.0的评分。被 媒体 和 网友 口诛笔伐 的张嘉佳似乎 放弃 了当 导演 这条路, 销声匿迹 。这一匿,又是两年。只不过这次的两年比上一个还要 神秘 , 深居简出 , 微博 也是几个月一发,秀一波 王者 荣耀 的战绩,当一波 美食 博主, 世外桃源 游山玩水 不亦乐乎 。终于,这个死 胖子 告诉他的读者: 兜兜 转转 一圈, 老子 玩够回来啦!老子不但回来了,还带了 新书 !这几年没白玩!
百度,预购,下单,到货, 行云流水 。三个 小时 的 时间 一 口气 读完,从笑成 傻逼 到鼻 头发 酸。
翻开书的第一页,云边镇。 外婆 说:“不给钱就是王八蛋。”我 嗤之以鼻 ,心想死胖子啊死胖子,四年前你说“最恨恨不过一句逼 不得已 ,最 大大 不过一句老子乐意。”没想到四年过去了你还是这么飞扬跋扈,好好的外婆不叫非要直呼其名,看 来生 活的确把你磨圆了,却没让你滚的更远。
第二页,外婆说:“不知道什么 时候 起,很 多事 已经很多年。”我想,嗯,有点 意思 ,你个龟 孙儿 终于回来了。
故乡这个词对于 年少 的刘十三来说,一点 吸引力 也没有。尽管云边镇有许多 天空 的 翅膀 ,有绵延不绝的 金色 麦浪, 有数 不清的美食和 无所不能 的外婆,但刘十三只想 离开 这里,听 妈妈 的话,考清华北大, 远走高飞 。当然,他并没有想到,四 年级 时 邂逅 的 女孩 程霜,会是他 生命 里最重要的一缕光。
清华北大没上成,但好歹离开了故乡。 成年 的刘十三 渴望爱情 ,他拼命地对 牡丹 好,想把自己的一切都给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 时节 动 京城 。可刘十三不会知道,牡丹终究是一朵 富贵 花。
爱情没了,步入 职场 的刘十三依旧 兢兢业业 ,可一个月五单的 保险 销售 考核 ,三个月的试用期下来他还差十五单, 不仅如此 ,还要遭受昔日 情敌 的 羞辱 。 情场 受挫,职场碰壁, 大学 时最好的 朋友 智哥也要离他而去, 追寻 自己 歌手 的 梦想 。刘十三终于崩溃了。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酩酊大醉 半梦半醒 的刘十三 恍惚 中闻到了 家乡 的 味道 ,再次醒来已是在云边镇的家中,旁边站着无所不能的开着 拖拉机 连夜把他拉回来的外婆,哦 对了 ,还有一缕光。
重回故乡的刘十三 如鱼得水 ,和外婆斗嘴,和程霜打情骂俏。你看,张嘉佳把 生活 所有的苦难 都赋予了刘十三,可还是让外婆和程霜为他撑起了一片天。爱情走到最后,不过是 平平淡淡 的 亲情 。
四年前,张嘉佳用无数个 故事 向我们 诠释 何为亲情,何为爱情,何 为人 生。
四年后,王莺莺说: 祖祖辈辈 葬在这里,就是故乡。
三个小时的时间, 经历了 春夏秋冬 , 经历 了 生离死别 ,经历了云边镇的 美好 ,经历了最 残忍 也最 温柔 。可故事的最后,无所不能的王莺莺和 萤火虫 女孩儿 程霜终究没有陪在刘十三的身边。
也许十全九美才是最好的人生,可看到结尾的刘十三和程霜,我终于 泪流满面 。
世上只有一种 英雄主义 ,那就是认清生活的 真相 后依旧 热爱生活 。
我爱 狡黠 的王莺莺,爱 勇敢 的牛大田,爱 无私 的毛婷婷,爱古灵精怪的球球,爱最佳损友智哥,爱 光芒万丈 的程霜,爱又傻又笨的刘十三。
有些人不论生死,都陪在你身旁。
那么多年都算了,人算不如天算。
喝一杯酒,两两相望。
写一封信, 地老天荒 。
朋友你别怕, 脚步 别停啊,
生活未完待续,一定跟得上。
哎呀呀, 我的朋友 刘十三。
你不会就这么完蛋。
四年前你说:故事的 开始 总是这样,适逢其会, 猝不及防 ;故事的 结局 总是这样,花开两朵,天各一方。
四年后你说: 谢谢 你能读完这本 小说 。写给我们 内心 卑微 的自己,写给我们所 遇见 的 悲伤 和希望,和路上从未断绝的一缕光。写给每 个人 心中的山和海。写给离开我们的人。写给 陪伴 我们的人。写给我们在故乡生活的外婆。
张嘉佳,好久不见, 欢迎 回来,
谢谢你。
《云边有个小卖部》读后感(二):云边,心的故乡
知道张嘉佳是从小说集《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开始的,不过自此之后,张嘉佳可谓销声匿迹良久,五年磨一剑,张嘉佳带着他的 长篇小说 《云边有个小卖部》全新 回归 ,为我们再一次的奉上 欢笑 和 感动 ,希望和悲伤。
在小说《云边有个小卖部》里,张嘉佳带我们回到了那个 遥远 、美好甚至带着点 神奇 色彩 的 小镇 ,在这里,我们 见证 了小镇 青年 刘十三的 成长 ,并在 纷乱 繁复 之后,找到 生命中 最深的感动。可以说故事所 设定 的 情节 并不算 复杂 ,刘十三的成长 轨迹 甚至 简单 清晰 到一见即知,因为对于很多数人而言,这也是他们的人生经历。
刘十三很 普通 ,就像我们身边转身即忘的 路人 甲,正是因其普通,刘十三的 失败 和 痛苦 更具 普遍 性。小镇 生长 的 少年 ,一心想要去看外面的 世界 ,拼命的 学习 , 努力 的做题,但 结果 却并一定能够 尽如人意 。大学时爱上了自己的 同学 ,小镇青年 一无所有 ,所能给你的只有他自己的全部 真心 ,但满腔的 真爱 却抵不过 金钱 权势 , 愤懑 也好 不甘 也罢,最后也只能 接受 这样的结局。 毕业 后四处碰壁,没有 资源 没有 人脉 ,只靠努力和 汗水 并不一定就能换来满意的 工作 。
刘十三在 某种意义 上承载了小镇青年全部的 心酸 和 泪水 ,但在小说里,张嘉佳却又总是以其 无厘头 的 语言 以及天外飞仙般的意外,让泪水中夹杂着欢笑。这是张嘉佳的温柔,也是张嘉佳的残忍,他看的 分明 ,却不肯写的 透彻 。他分明将 辛苦 艰难给予了刘十三,却又用程霜、用外婆王莺莺为刘十三撑起了新的一片天。
程霜和刘十三之间的 感情 不仅仅只是普通 意义 上的爱情,程霜是催促拉扯着刘十三 改变 的人,而刘十三则是程霜拼命活下去的 坚持 。与其说他们之间的感情是爱情,倒不如将之归于亲情之中,而亲情原也是本书说书写的真正核心。
刘十三 父亲 早逝, 母亲 离他而去,外婆王莺莺靠着 经营 小卖部养大了刘十三。面对这样的设定,在一般人的心里,王莺莺该是一副 含辛茹苦 一心 奉献 的 模样 。但张嘉佳笔下的王莺莺彻底颠覆了 人们 的 想象 。这是一个爱生活、会生活、狡黠、 幽默 、爽利、 能干 的 老太太 。王莺莺做的一手好 饭菜 ,也打的一手好 麻将 ,王莺莺从没有被生活的 重担 压的 沉默 隐忍,反倒时不时的 打击 、戏弄刘十三,用 欢乐 取代 压力 ,让刘十三活得更像是一个生活在 正常 家庭 里的 孩子 。与 悲催 郁闷 的刘十三相比,王莺莺似乎显得没心没肺了一些。但这不过是张嘉佳的虚晃一招,抑扬之下,外婆与刘十三之间的感情才愈 加分 明,感动也因此来得更为 汹涌 直接。
张嘉佳 概括 这部小说为,“写给每个 人心 中的山和海,写给离开我们的人,写给陪伴我们的人,写给在故乡生活的外婆。”张嘉佳在 虚构 的背后书写了 真实 存在 的成长与改变,书写了真正能够打 动人 心的感情。这些书写被张嘉佳 包裹 在带着几分戏谑的 剧情 里,但故事中的 情感 足以穿透一切,给人 温暖 ,让人成长。
《云边有个小卖部》读后感(三):云边有个外 婆家
在外婆家,门前有 葡萄 藤,有 桃树 ;有 栀子 花,后山上,有 蚕豆 田,有 桑树 ,有香椿树。 夏天 ,跟着 表哥 去 铁道 边钓小 龙虾 ,冬天,摸着小白的头,把 脚丫 子放在小黑的 肚子 里;春夏,跟着 表姐 溜去山后的 体育 场放 风筝 ,这 大概 就是 我的童年 。
我的外婆,出生在那个动乱的 年代 ,是一个做什么 衣服 都 好看 的 裁缝 。在外婆 房间 最里面的 柜子 里,有她的 剪刀 、 针线 ,还有经常被我们拿来当 粉笔 的划粉。
我还记得,跟外婆坐在门外,闻着芋头的 香气 ,看着外婆边吹边剥芋 头皮 ,粘上一点点 白糖 ,放在我嘴边,“芋头啊,还是热的吃着 好吃 ,对 不对 ?”
我还记得,每年南京大屠杀遇难者 纪念日 ,南京都会响起警报去 纪念 在那段 苦难 日子 逝去的 同胞 。外婆会轻轻捏着我的手在警报声起的时候默哀,然后跟我说起那段暗黑不见 天日 的经历。
我还记得,外婆刚刚 中风 时,我一放假就去坐她身边,跟她说 学校 发生 的 各种各样 的事,外婆总是微 微笑着 听我说。
可是,已经想不起被 医生 诊断 为 疑难 杂症的 毛病 ,外婆是怎样一点点把我从那场生病中拉回来;
已经不记得 老妈 为什么想要揍我,外婆一把抱住我,指着老妈:“你再伸手, 试试 。”
已经不 明白 ,为什么外婆矮矮胖胖的 身材 ,就连去 菜场 ,我都要一路小跑,喊着“ 婆婆 等等我”, 才能 追上她;
可是,2008年7月6日,我再也追不上她了。
《云边有个小卖部》是2018年7月5日收到的,7月6日打开,看到“山这边是刘十三的 童年 ,山那边是外婆的海”,我放下了书。
这是外婆离开我的第十个 年头 ,我从没想过,外婆离开我这么久了。
我是一个外婆带大的孩子,那个时候 老爸 还是 军人 ,老妈工作很忙, 奶奶 没 办法 带我。带我的事,就落在外婆身上。
直到现在,我还时常想起,夏天, 父母 不能接我回家,我就躺在外婆身边,靠着外婆慢慢入睡的 场景 。
外婆的一个 爱好 ,就是打麻将,南京话说,叫推倒胡,很简单,也不大,就是和 邻居 奶奶婆婆们用来打发时间的。
就在一次打麻将时,外婆被 发现 有中风 迹象 ,被送到 医院 检查 。那个时候, 医疗 还没有现在 普及 , 外公 和 家人 带着外婆走遍南京的 名医 院,找医生,可是2008年那场 大雪 后,从小护着我的外婆还是开始要用 轮椅 ,话也不太说得清了。
在外地上学的我,赶到医院的时候,外婆已经躺着 病床 上,睡着了。
我知道外婆的 骄傲 ,一 有时间 ,就跑去和外婆说话,她平时看到其他人都不搭话,可是我去跟她说话,她总是微 微笑 着看我说话,我说,“ 阿婆 啊,你不理我,我要 生气 的哦。”她就会 回应 我几个简单的 句子 。我也会 特别 得意 的和家人炫耀。
那年端午,回家的时候,外婆还是老 样子 ,不太爱说话,可是你陪着她的时候,能 明显 感到她是 开心的 。
可是,我从来没想到, 离别 来的那么快。
那个暑假,家人 一反常态 的 要求 我在 结束 期末 考试 后,坐夜车立刻赶回南京。而且凌晨到南京时,居然有车在 火车站 外接我。我一再追问家人,才被告知,也许迟一点点,我就看不到外婆最后 一面 了。
原来,在端午节后不久,外婆就被查出 肝癌 ,医生已不 建议 再 治疗 。可是我最爱的外婆一直坚持着,当我踏进房间,看到她的时候,家人问她,“这是谁啊,你还 认识 不?”外婆靠着家人,点点头,“洋洋啊。”我才知道,原来,她还认识的人,已经只有一个 手掌 不到了。
那段日子有多难熬呢,就是你知道,她每坚持的一天,都是在为我们坚持;可是又不 舍得 ,就那样 放手 让她走。我偷偷在房间哭,表 舅妈 说,这孩子果然是外婆带大的,哭的最凶。
就这样,在外婆走的那天晚上,家人不许我把 眼泪 掉进棺木里,说会让外婆走的 不安 心。可是,那是最后一面啊,再也见不到了。
谢谢佳叔@张嘉佳 ,你的书我都有,可是这是我最爱的一本。
她让我想起了在外婆身边长大的日子,想起了那个护着我, 爱护 我,会跟我唠 家常 ,也会把我当 大人 和我说她不曾对她的 儿女 说的话的外婆。
“山这边是刘十三的童年,山那边是外婆的海。 山风 微微,像 月光 下晃动的 海浪 , 温和 而 柔软 ,停留在 时光 的背后,变成 小时候 听过的故事。”
“这是他曾 日夜 相见的山和海。”
我的外婆家,没有海,可是我还是记得那些 夏日 ,竹席下,有蚊香; 头顶 上,有 星光 ,竹席旁,有外婆的日子。
外婆,你要记得,我 爱你 。
《云边有个小卖部》读后感(四):愿你我都能做生活的 英雄 ,愿你我都有故乡的 希冀
故乡在年少的刘十三心中,是拼命想逃离的小镇。小 镇上 有高高的山,有仿佛云的翅膀的 蓝天 ,有金色的麦浪,有记忆中数不清的美食,有外婆的拖拉机,有着小小少年的丰富的内心花园,有着年少的他想去“美得不像话”的大城市的梦想。
刘十三的童年记忆中,有个他想保护的萤火虫般的女孩,那只忽明忽暗的萤火虫,曾经在他童年生活中激起了点点漪澜。记忆中,有他的外婆王莺莺,王莺莺抽烟、喝酒、打麻将,却无所不能。
离开小镇的刘十三,为“富贵姑娘”牡丹痴狂,失恋又失业。大城市的日子真让人绝望啊,云边镇接纳了落魄的刘十三,虽然是七十岁的外婆连夜开拖拉机把他“绑”回来的。
继《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让我留在你身边》后,张嘉佳又携《云边有个小卖部》来到我们身边。没有鸡汤式的说教,没有王子和公主幸福生活在一起的大团圆结局,有的只是一幅看似静美实则烟火气息十足的故乡画卷,有的只是生活的原本的样子,有欢乐、有痛苦,有离别,有希望。你我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童年,看到平凡的自己,看到故乡的云。离开小镇的刘十三,经过成长的洗礼和生活的变故才知道,年少时拼命想离开的小镇是他永远的港湾,而平凡世界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这才是生活啊。少年的刘十三沉迷学习,制定计划,拼命学习想考重点高中想考北大清华,却和逃学辍学不学的同桌一样考不上重点高中,只能进一所普通大学。成年的刘十三拼了命对一个女孩好,却只能看着她投入别人怀抱。步入职场的刘十三拼命想干出业绩,却只能受昔日情敌的屈辱。被“绑”回故乡的刘十三,在小镇晃悠卖着保险,体味久违的小镇风情,吃着外婆做的美食,和外婆调侃,和程霜打情骂俏。他以为,还有以后,还有永远……但,无所不能的外婆也有离开的那一天,他曾经想保护的萤火虫女孩的 光芒 终究灭了。
生活好残酷。
但,有悲伤就有希望。这才是生活的本质。
年迈的外婆啊,知道自己时日不长,才把外孙带回了小镇,只想多陪他一天……年轻的女孩啊,毕生只出过三次医院,却一直努力在为他点亮一缕光。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 主义 ,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旧 热爱 生活。”又懒又傻的刘十三,会做生活的英雄吧。带着未曾谋面的妈妈的期盼,带着外婆王莺莺的毕生的爱,带着萤火虫女孩程霜的那缕光,带着云边镇的希翼,一定会坚强生活的吧。
云边镇,有高高的山,白白的云,金色的麦浪,无边的山野,有对山外的憧憬,云边的想象,麦浪的哀思,山野的回响,有着供平凡人刘十三长大成人的小卖部,有着酷酷的外婆王莺莺和一直保护他的萤火虫女孩程霜。
山的这边是刘十三的童年,山的那边是外婆的海。故乡,这就是故乡。因为路上有从未断绝的一缕光。
《云边有个小卖部》读后感(五):云边镇的世间情动
《穆桂英挂帅》里有句话是:世间情动,不过盛夏白瓷梅子汤,碎冰碰壁当啷响。
在一个周末的午后看张嘉佳的《云边有个小卖部》时,突然就想起了这句话,那种闲适的又有点忧愁的感觉,一下子就让人沉迷进去了。开篇中刘十三和外婆王莺莺的那段对话,开篇中那句:满镇开着桔梗,蒲公英飞得比石榴树还高,一直飘进山脚的稻海。闭上眼睛,突然就看到了那个明净惆怅的乡下,想到了恋恋不忘却又一年回不去几次的故乡。我一直觉得,张嘉佳这本书写的就是我们每个人心底最依恋最不能回去的故乡,写的是故乡那些已经渐行渐远或者已经消失了的人和故事。
张嘉佳这本书的那个地方,叫云边镇。奇妙的是,三年前,我写过一个一万多字的小说,里面的故事发生地也在云边镇。一模一样的三个字,差不多的情感,让我发掘世界真的充满了奇妙。不过我想还是云边镇这三个字有一种云一般的清凉和惆怅吧,所以让我们都以这三个字来承载自己心中一个绮丽的梦想或故事。
张嘉佳的书我看得不多,那本大热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看过一些,但没看完,不过觉得他的故事都很吸引人,故事情节紧凑,有点超乎现实,但流露的情感都有一种怅惘,不管是岁月的流逝,还是感情的失去,都让人看得心隐隐作痛。
暌违五年,张嘉佳终于写了这个长篇故事,用一种梦幻般的笔法,描绘了当下正在逐渐消失的江南小镇,描绘了一个正在不见了的小镇世情。这个江南小镇,如同我故乡的乡下一般,让人眷恋。只要有乡村经历的人,大概都能从书中或多或少地想到自己的长大的那个乡下。我便是乡下长大的,所以这本书于我来说,犹如是我重新回忆了一遍我在乡下的成长经历。
一样闲散的云,一样无聊漫长的岁月,一样无欲无求的生活状态,这些都是中国的不管是小镇还是乡村所共有的。特别是书中的人物,比如玩伴牛大田走了黑道,罗老师成了罗校长,这些经历都真实地发生在我的那个“云边镇”,我小时候的玩伴,真的就有不读书了,去了城里当黑社会,给别人罩场子,过刀口舔血的生活。我的小学初中老师,刚教我们时,只是一个刚出学校的毛头小子,想不到十多年后,一个成了隔壁镇小学的校长,一个成了我们中学的校长。看这本书,恍然让我成为了书中的主角刘十三,似乎这些故事都发生在我身上。看这本书的过程,似乎就是在回溯我的乡下记忆。
这本书真的让我想到了许多,我小时候也和外婆很好,我外婆还在,八十七了,虽然没有王莺莺那么时尚,那么爱咋咋呼呼,但是对我的爱却是一样的。还有那个心爱的女孩程霜,有着江南女孩的灵动和质朴,哪个男孩子少年时没有过这样的一个女孩呢?再有,我曾经心中的规划和刘十三真实的经历颇为相似,我也想过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就回到乡下故乡去,去当一个老师,或者就无所事事。但我到底没有回到故乡去,没能去完成刘十三的那样的人生经历。
张嘉佳用诗化的、散文化的语言来写一个长篇小说,这种举动颇为大胆,不过看完书下来,觉得完成得不错。我不是专业的文学评论家,无法评论这本书在文学上的好坏,但是我想,一本书能引起读者的共情,能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那就应该算是一本好书,或者说是一本值得读的一本书。
《云边有个小卖部》读后感(六):希望和悲伤,都是一缕光
这种关于现代人故乡的题材其实在畅销书类别里很少见。就像每年一次固定出现在新媒体上的“逃离北上广”之外,故乡就是一个逃不开,又回不去的地方。特别是像我这种出生在三线(甚至算四线)的小城,青年成长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人来说,故乡早就模糊成几个下酒的故事了。
我忘了以前在哪本书里读到过一个关于故乡的形容,大概是说:如果说真的有某个值得回去的故乡,我能够想到的只有那时候的我们。是啊,我的故乡小城也早就回不去了。不是我感性,是真的那个旧城都拆完了。我甚至有次回去还需要用本地方言问路,那种感觉别提多怪异了。
说回这本书,我之所以能一口气看完整本,完全是因为自己被作者带回了小时候。感觉像做了一场梦。虽然书里明明不是自己的经历,但是又分明见到了那些人和事,好像都闻到了隔壁王莺莺烧菜的味道(张嘉佳不愧是吃货)。小说的主角刘十三是个和大多数人一样的小人物,活在生计的边缘,还有一个谈不上伟大的梦想。他面对热爱的姑娘又时常受挫,好不容易一切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又瞬间晴天霹雳火花还带闪电。小说里找不到鸡汤励志,它的真实得就好像你也认识这么一位朋友,甚至就是写你的遭遇。
朋友问我这本书大概内容是什么,我都说不清楚,然后让他们自己去读。它虽然悲剧结尾,但是又能看到希望。主角刘十三也写了本书叫作云边镇,扉页上写着:为别人或者,也要为自己活着。希望和悲伤,都是一缕光。总有一天,我们会再相遇。
哦对了,有兴趣的可以扫一下图里的二维码,书里的人物智哥唱歌给你听。
《云边有个小卖部》读后感(七):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暑假书单第一本书就是《云边有个小卖部》,文艺老青年碰上文艺老青年,果然碰出了火花。
刘十三是个平凡的人,出生在小乡镇,资历平平,还总想着只要努力就能考上清华北大。大学经历失恋,没出息的忘不掉前女友。毕业之后好不容易找了工作,却处处碰壁,遭人挖苦。你会感觉这人真是点背啊,干啥啥不行,还歇倒霉,但仔细想想:“唉这人不是我吗?”
自己出生在虽是省会但三线城市中,比较清高不想入编制但是做着体制内的工作,领导交待的工作不得不做,骂着娘做的一丝不苟。大学开始恋爱,一谈八年直到结婚。也许比刘十三好一些,但是想想,刘十三失意后还有外婆开着三轮来接,而我哪都去不了。
小时候的梦想有两个,一是在乡下有一块地,种好多好多土豆,吃不完的那种,二是嫁给有钱的老头,有好多好钱,花不完的那种。也可以总结为一个:嫁给有钱的老头它去世之后拿着遗产去乡下买一块地种好多好多的土豆。这就是我的梦想,当老师让写作文的时候别人写当科学家当医生当警察其实我就是想种土豆。
当然,我也没有嫁给老头,也没钱去乡下买地种土豆。
跑题了,我们接着说刘十三。
关于梦想,刘十三有个小本本,里面记得事情自己一定要做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力不从心,比如:考上清华北大。但是刘十三是幸运的,一番努力后,考上了一个三流大学。他确实幸运,比起牛大田, 为了讨媳妇努力考大学来说幸运多了;比起千千万万想上学却无法上学的人幸运多了。大学时,刘十三是幸运的,遇到牡丹,一个在蓝色塑料棚下吃火锅粉条儿都好看的女生,刘十三就觉得她好看,可能别人看牡丹就是个流着鼻涕大口吃火锅的普通女孩,但是他刘十三就是喜欢。虽然经历过狗血,但是一生中能有几次刻骨铭心?多少人都奔三十了还没有经历过真爱?毕业后,刘十三是幸运的,能有个知心的朋友合租在一起,能一起喝酒。哪怕朋友走了还有外婆开着拖拉机来接他回家,回到可以丢弃一切的家乡。刘十三虽然资历平平,但是他幸运啊,他可以考上大学,也可以找到真爱经历轰轰烈烈的爱情,也可以被那么多的人爱着。爱可以冲淡一切,就像他多年之后记不起的牡丹,伤痛可以被爱冲淡,这是真理。
最喜欢书中的两个情节,一个是他和程霜在小木船上的真心话,程霜让刘十三在牡丹和她之间选真爱,结婚刘十三冒着生命危险,最后还是选牡丹。是刘十三真的那么爱牡丹吗?爱到可以原谅牡丹给了他假的号码?其实只是不甘心罢了,不甘心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她说放弃就放弃了,不甘心她换掉号码,不甘心她嫁给滑头的中年男子,只是不甘心。
第二个画面就是中秋节,老老少少围坐在桃花树下吃饭,外婆做了那么多好吃的,笑着看着大家吃的狼吞虎咽。有聚就有散,笑的越 开心 就哭的越伤感。
贯穿整本书中的那棵桃花树,和小卖部一样,一年又一年,经过风吹雨淋,经过一年四季,经过重聚离别,经过生死轮回。它们还是在那里,岁月不会改变它们什么,改变的只有苟且在世间的人们,不管什么时候,他都在那里,就像每次回家迎接我们的外婆。
《云边有个小卖部》读后感(八):我心中的云边镇
我长大的地方叫围村,大多数人把它叫作老围村。这是一座用灰白混杂的水泥建造的平角楼,墙上有许多绿苔和岁月留下的裂痕,曾经有几十户人家热热闹闹地住在这里,里面有一个供人上佛香的祠堂,祠堂旁边有一口用木条封起来的枯井,据说井里曾经死过人,然后被人封了起来,小孩们都不敢靠近那里。老围外面有一方被红砖木头围起来的池塘,池里常常飘着一些莲花,许多小孩会在这里玩水抓鱼,那些都是曾经一起玩耍一起长大的小伙伴,这个池塘很邪乎,因为几乎在老围长大的人都曾经掉进过池塘,在进老围的入口有一张石凳,上面经常有一个老人坐在那里摇动着手中的竹扇。那是我的奶奶,每次看见我如同陌生人一般,只是面无表情地盯着我,是的,我明白她从来都不爱我。
在我读完张嘉佳的新书《云边有个小卖部》,脑海突然涌现了过去的回忆,上面所描述的老围也许是我心中的云边镇,回忆里面的人,都是活在内心这个镇子里的人。
机缘巧合下我在朋友那里拿到了这本书,抱着试读的心捧在手里,没想到一下子就读完了。语言流畅,故事精巧,人物形象丰富,12万字的长篇小说却像短篇散文一样好读,我想读完这本书的人,都会非常好奇张嘉佳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如果通过这本书来了解张嘉佳,我猜也许他笔下的主角刘十三正是他自身的缩影。
刘十三,一个从小镇出来的普通青年,曾费尽心思想要逃离这座从小长大的云边镇,最后误打误撞回到了故乡,然而曾经熟悉的故乡几乎一切都变了,从小的玩伴牛大田走歪门邪道变成了传说中的“浩南哥”,爱打麻将的罗老师摇身变成了罗校长,就连那个似乎会永远待在小镇的毛婷婷没想到也会准备离开云边镇,在这里有那个以为早已死去的少女程霜,最重要的是还有曾经想要逃离外婆王莺莺。云边镇的改变恰如只有他外婆王莺莺开的小卖部,当初只有一个小卖部,如今却遍地都是超市。在这个遥远,带有神奇色彩的云边镇,每天上演着各种不可思议的爱恨情仇,对返乡人刘十三来说,是一个既逃不开,更回不去的地方。如果张佳嘉呈现给人的云边镇是这样,那么我心中的云边镇又该是怎么样的?
很多年以前,我回去过老围村。那个仍旧是灰白混杂水泥建造的平角楼,只是那里已经被政府列为文化遗产,昔日几十户人家热热闹闹住在这里的场景早已消失,供人上佛香的祠堂早已荒废,枯井仍旧被封,只是从木条变成了水泥,外面的池塘早已抽干,不再是木头和红砖围起来,而是变成不锈钢栏杆,还有人日夜把守看管,谨防意外发生。曾经在这里认识的小伙伴早已离去,不再有人掉进过池塘,还有那个不爱的我奶奶,不再会坐在石凳上,她早已逝世,就像这里,老围村永远回不去一样。
我想这本书除了好读感人的原因大概是读者会不知不觉就把自己代入其中。而我同样如此,我想我是一个劣质版的“刘十三”,而我的奶奶也是一个劣质版的“王莺莺”。我不像刘十三那样勇敢,而我的奶奶也不会像王莺莺爱着刘十三那样爱我。我小时候曾经 渴望 得到奶奶她的关爱,也许是奶奶和妈妈的婆媳矛盾导致这个孤独的老人下着狠心不喜欢我,宁愿喜欢我的兄弟姐妹,有吃有钱有玩具都会当着我的面给他们,唯独不给我。在她的眼神里,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关爱,即使曾经我还为了想让她爱我做过努力,为她画画,故意在她面前和小伙伴打架,只是她看着我的眼神仍旧如此冷漠。
很多年以后,我们家搬出了老围村,我也不再纠结奶奶是否爱我这个问题。我像刘十三一样,费劲心思逃离老围村,就像不断逃避奶奶不爱我的事实。直到住在老围村的奶奶死了,老围村被列作遗产,在奶奶的灵堂上,我没有哭,也许是这么多年来渴求的东西一直没有得到,就像生前她也不曾仁慈地给过我一丝关爱,我同样冷血地在这个葬礼上倔强地回应着她。奶奶死后给我的兄弟姐妹都留下了一个大大的红包,只是唯独只有我是一个破旧的铁盒,我想里面都是装着些没用的东西。因为害怕被人知道奶奶不爱我的事实,我没有第一时间打开它,而是躲在在灵堂附近后巷的一个凉亭打开了它,没想到里面不仅有装着钱的红包,还有那些年曾经想给我的玩具,在那一瞬间,我含着眼泪抬起了头,仿佛看到了昔日那个老围村,老旧有裂痕的灰白水泥墙,熙熙攘攘的人们在祠堂排队上香,外面的池塘有许多小伙伴正在池塘钓鱼玩耍,一不小心有人掉进了池塘,那个在村口摇着竹扇的老人,看着远处跑来的小孩不断对着她喊奶奶,她缓缓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那一天冷血的我却没想到会躲在灵堂外为一个不爱我的人,哭得泣不成声。
很多年以后,我遇到了《云边有个小卖部》,它让我想起了这一切。我想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个“云边镇”,如果张佳嘉这本书是为了让我们想起那个故乡,想起那些人,我想他成功了。他久违地让我再次回到回忆那个老围村,我心里那个“云边镇”。这里有我曾经陪伴我的人,也有彻底离开的人。这些年无论在那里,我到过的山,去过的海,即使那个故乡,那个老围村早已消失,可是却早已在我心里建筑起来,无论我逃到哪里,我都无法逃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