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 孩子 不是你的孩子》是一部由陈慧翎执导,柯素云 / 刘子铨 / 凌心妤 主演 的一部 剧情 类型 的 电影 ,特 精心 从 网络 上 整理 的一些 观众 的 影评 , 希望 对 大家 能有 帮助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影评(一):「我的孩子。」
《媽媽的遙控器》
「畫」 少女 指著松本 大洋 的《乒乓》,說 少年 的畫風跟他有點像,紀培偉搖搖頭說不認識,少女問他「那你有喜歡的畫家嗎」,他說了漫畫家「井上雄彥」,少女一臉 欣喜 「《浪人劍客》?」,他有點跩跩的說「當然《浪人劍客》啊,《灌籃 高手 》是給 小孩子 看的」,但是他口是心非。 他明明就是那麼喜歡籃球啊,房間牆壁上頭畫著籃框與準備要灌籃的運動員黑影,每天一起爬出床能看見NBA球員海報,老師找他的時候也是拿著籃球,一邊投籃一邊讓他稍微放鬆,連 自己 最 天大 的 印章 秘密 也是藏在球鞋盒裡,喜歡畫畫也喜歡籃球的少年,《灌籃高手》對他而言應該是多麼 崇高 的 作品 ,但這樣的口是心非,只是為了在她的面前要露出最 成熟 的 一面 ,連自己的問題也不能說出口。
少女第一次走進他的 桌子 前,他陷入 前所未有 的 困境 裡,媽媽說他現在有「資源」,一件事做一次 容易 失敗,但是做十次總不會失敗了吧,更何況這其他的九次所要費的時間,只有他自己會知道,所以當他被母親困在時間重覆的監獄裡,他沒有別人可以述說,母親的 期盼 與愛是那麼的重,他不得不遵守,他翻開英文課本,上頭畫著的 人物 總是一次又一次的因倒回而消失,他 焦躁 不知所措 。
他第一次看見少女的時候,少女用著奇異筆畫畫,他拿著她遞來的奇異筆,他們一起畫滿了整張桌子,她帶她回自己家的時候,他們一起畫滿了整張畫布,紀培偉在這裡,在她的畫裡嘗到了 自由 ,甚至是真正的愛情。
當媽媽用遙控器倒回,只為刷掉這些被她視為骯髒的少女與畫畫時,紀培偉一死再死,最終妥協,他像是逃走了般接納母親的一舉一動,最終變成另一個母親,就像 女友 在他的住處刷牙洗臉,她把洗水台弄的濕答答,他不發一語,有些潔癖始終冷靜的,將多餘的水擦掉。正如他的住處,乾乾淨淨,沒有一絲多餘。
與他相親的 女人 點醒了他,夜晚,他點開了臉書要搜尋她,但他只打第一個姓臉書搜尋欄就已經出現了她的 名字 ,這 代表 ,這些年來,他有無數次是多麼熱切想要知道現在的她,是不是已經達成了心願,有沒有去紐約認識了很多很厲害的人,但是他沒有勇氣,沒有勇氣去面對她,沒有勇氣去面對這些年的妥協。
當他鼓起勇氣,去拿回那支遙控器時,他對著媽媽大喊「它是我的!」,他一直都很 清楚 ,他的 人生 始終都是他的,而不是母親的。
回到初識少女的時光,少女準備拿 出奇 異筆在桌上畫畫,少年一邊哭卻也一邊笑,他花了這麼久的時間, 才能 正視這幅畫,這幅畫在他的心裡,從來沒有淡去。
也許這是他這輩子看過最美的畫吧。
--
「水」 她被人叫作「紀 太太 」好像總是那麼理所當然,她的思緒停了一下,但坐在對面的紀 先生 一說「陳 小姐 妳不要太過份」的時候,她醒了過來,對啊,現在不再是 幸福 的紀太太了,只是單純的「陳淑麗」了,是在應徵保險業務時履歷上頭寫著的名字,是他寄來的情書上寫著的名字,醒了之後,她一直望著前方的那杯水,她一直望著,望著。 她問身旁的律師「請問有杯墊嗎」, 玻璃 杯緣旁凝結成的 水珠 滴落在桌上,像是多餘的,她拿起紙巾 用力 的擦著,多餘的東西就要把它捨棄掉,對面的 男人 說什麼她都不在乎,最後她只說了一句話,「我只要我的兒子」。
在那盛滿水卻只有她看得到兒子 模型 的玻璃杯,她一口都沒有碰。
兒子陷在水裡望著外頭,跟那場開頭戲的鏡頭焦點總是對不到焦,是類似的,這個沒有愛的 冷淡 世界 是多麼的 模糊 ,她也陷在水裡,看什麼都看不清,唯一看的清楚的,是名字裡的「培」是她取的兒子,她一直望著,望著。
搬家 公司 來,骯髒的腳底一踏進 房子 裡,她一臉 不安 心,拿著 抹布 沾了水一直擦一直擦,沒有辦法 控制 這些男人,那就只好不停的阻止,克制他們的骯髒弄污了自己的世界,就像她發現紀培偉刻了一大堆印章要偽造文書時,她想的,不是怎麼好好跟他溝通,而是怎麼克制他內心的骯髒,一定要中止他的骯髒。
當她拿到遙控器的時候,她覺得這真是太棒了,如果人生可以重來,那到底有什麼 事情 是做不到的,就像她在腦海裡想像著那個男人寫給她的情書上的名字可以倒回,這樣錯誤就不會發生了,重覆回溯,在變髒之前就可以先讓它乾淨,沒有比這個還要更棒更正確的事情了。
紀培偉在做她覺得是正確的、是乾淨的事情時,她打果菜汁給他喝,她燉雞湯給他喝,她煮粥給他喝,這些水是營養的,是乾淨的,這些水是她的愛呀,但她還是搞不清楚,為什麼 不良 少女一次又一次地把他的 衣服 給弄髒,就像她搞不清楚,為什麼兒子會走到這一步。
紀培偉自殺的時候,第一次在充滿水的浴缸割腕,第二次在充滿水的浴缸放下打開的吹風機,第三次選擇跳樓的時候,她在玻璃杯倒著水,滿溢了也渾然不知,這些愛難道太 沉重 了嗎,難道還不夠愛他嗎?她一邊哭一邊祈禱神可以讓他好好的振作起來,他一定可以再變成那個她能精準克制的純淨兒子。
但她不知道紀培偉想要的水,是在墾丁的海灘旁的那片 大海 ,那片水裡有他最好的 朋友 ,有他最喜歡的 女孩子 ,他們會一起玩鬧,那片光才是他最想要的 青春 ,她硬 生生 地剝去他的這些自由,她一次又一次的給予他難得寶貴的機會,唯有如此,他才能考上好學校, 走向 好人 生,「有一天他一定會 感激 我的」,她一直這麼想著。
她把紀培偉困在時間的監獄裡,其實她早在第一次按下倒回時,就已經把自己陷在裡頭,陷了 一生 (腦補:她跟他都有一件黑白相間的橫條紋 上衣 ),因為她花了一輩子,一定能精準控制這個男人的一切,甚至讓他成為像自己的男人,然後去控制他要喜歡的女人,她活著這樣的世界,正如她擦去那些多餘的水珠般執著。
在最後的最後,紀培偉對她說了最後一個謊言,她大喊「紀培偉!你以為遙控器我只有一個嗎!」,因為他就算能挽回這次已經淨潔到什麼都沒有的人生,但之後的人生,她一定會 努力 地,用力把將那些骯髒排除,不管要花費多少 心力 或她早就不在乎的時光,她一定能準確的控制了他。但之後紀培偉發生了意外,逃離了這座監獄,她錯愕,最後,紀培偉的青春世界裡也沒有了她。
魏如萱在結束時唱著:「Don’t cry/Don’t cry/ 大雨 裡的烏雲啊請帶我離開/Don’t cry/Don’t cry/就不用 害怕 靠不到岸的大海」。
少年的水珠卻從 眼眶 裡流了出來。
也許是他終於知道,自由的 味道 像雨也像海,鹹的讓 人心 痛。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影评(二):第二集:貓的孩子
瘦不拉幾的他如一桿隨時能被折斷的麥稈,說了一句「我陪你去申請家暴令好 不好 ?」母親瞪著她,說了一句「你可不可以不要管那麼多,你今天考幾科?」
少年低頭,畏縮著 肩膀 ,不敢看母親臉上淤青。母親在一旁啃著漢堡,雙 下巴 抖動著說「 肚子 餓怎麼能跟這個世界戰鬥?」少年低頭,畏縮著肩膀,雙手捧著漢堡
沒有人知道他的戰鬥,他像是一隻活在後巷的野貓,偶爾發出一聲尖叫,卻最後只能在後巷的寂靜中消音。母親是他的後巷,是他寂靜,也是他唯一的棲身之所。
活得像是後巷的母親,被 嫂子 們欺負。她們光鮮如主幹道,如購物街,如燈光燦爛的 街道 。就連她們的孩子也像是馬戲團裡最搶眼的動物 明星 ,而她的孩子是一隻瘦不拉幾的野貓,被抱上 桌面 時,一時緊張便會失禁。從此,他被稱為「 大便 男」,也從此逐步掉進「滿級分」的誘惑裡
那時他還是貓,還學不會 狡猾 和殘忍所以,他捧著撿回來的貓咪,溫柔地和媽媽逗弄它們。她是後巷,雖然沒有 霓虹 燈的點綴。可是,她能夠 包容 一切 流浪 的 生命 ,厚厚的雙下巴是一種粗糲的溫柔
他們是一對彼此 依靠 的 母子 。他怎麼都吃不胖,她是手藝很好的小圓媽,圓滾滾的 身影 總在忙東忙西。他們都在和這個世界戰鬥
只是這個世界又怎會是吃飽就能挑戰呢?
總要犧牲一些事情,總要放棄一些事情。於是,他開始虐貓。他抬起頭,站在 人群 中,閃爍著狡猾的 眼神 ,像是舔著尖牙的野獸。從野貓到嗜血的獸,母親沒想過兒子變成了獸,她只希望少年能夠如動物明星一樣 耀眼 ,像 堂哥 堂姐 那樣。於是,她哭著說「你毒死了阿橘,你讓我靜一靜。」
和世界戰鬥,先要殺死自己
母親發現霓虹燈的 美好 。她得到了 丈夫 的回頭,兒子在爺爺的葬禮上能夠作為孝孫發言。於是她忽略自家的貓在一隻隻地消失,屏蔽補習老師的勸告,在考試場地外尋找著打擾她兒子考試的貓咪叫聲。她不知道當貓咪消失時,她和少年已經無法擺脫陰影。
陽光下的考場外,她發出了一聲慘叫,如同被扼殺的貓咪。而少年在 精神 崩潰之際,他抱著她,繼而伸手用力試圖扼殺她。和世界戰鬥,一個不 小心 殺死的除了自己,還有比自己更 重要 的對方
最後,沒有被殺死的貓咪鈴鐺生下一窩小貓咪
少年鬆開了手。母親流著淚,笑著說
我們可不可以,先學會一件事?
不要一直說對不起。
其實,世界沒有那麼喜歡戰鬥,我猜:)
他不知道自己有多像貓,卻在殺死貓《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影评(三):台版黑镜?黑镜知道吗......
lt;< 妈妈 的 遥控器 >>和<<方舟 天使 >>虽是同 题材 ,但前者看下来有一个 致命 的 问题 , 创作者 为了博 共鸣 选择 的 事件 太过 常规 ,导致 真实 感下降,人物 极端 , 压迫 者和被压迫者 始终 没有互换或 成长 ,而且 跨度 太大, 情节 把 情感 都要稀释没了。
还有,情感达不到, 逻辑 讲讲好也行,但从头到尾我都不知道那个遥控器到底是干什么用的!一会儿土拨鼠之日,一会儿消除 记忆 ,一会儿 牛逼 到能让人死而复生,仿佛一股巴啦啦 能量 ,指哪打哪。 科技 变成了玄学。
但 影片 中还是有两个我自己 比较 喜欢 的点,第一个是 男女 主拍 大头 贴 时候 蠢萌傻的互相 亲吻 ,第二个是 男主 最后面对那个 保险 柜输 密码 时 紧张 到崩溃的 样子 。 动人 在 细微 处,不是 人人 都 经历 的事,也能 感同身受 。
嗯,总而言之墙裂 推荐 的邪不能信。还要自己去看了才知道啊。(md<<我的孩子>>的 宣传 为何这么牛逼,水军写稿的 辛苦 了)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影评(四):黑镜黑镜我问你,这个世界会好吗?
恰逢昨天看过新版《 流星 花园 》,吐槽之余不胜 唏嘘 :不仅F4没有了当年台版不怒自威的狂拽炫酷吊炸天,连我们似乎也对各种玛丽苏,汤姆苏有了 免疫 。要知道,当时的风靡势头,除了刚刚出道没多久的 奶茶 伦可以抗衡,一时 风光 无二,第一次听到看到亚洲第一天团这种 称谓 的时候,除了此后才知道的H.O.T,SJ,BB什么的估计还在做 练习 生。(韩粉别吐槽啊)
那也是台湾娱乐最鼎盛的 时期 , 综艺 :《康熙来了》等太多太多, 歌手 :周杰伦,SHE,蔡依林,周传雄等太多太多。台剧也是走家窜巷,敢问80,90后,谁没看过几部,没看过也听说过吧。《 王子 青蛙 》,《 天国 嫁衣 》,《 终极 一班》,《 恶作剧 》,《 痞子 英雄 》,《 花样 少男少女 》(台湾的漫改 真人 剧确实还 不错 ,有 机会 写写。)balabala太多太多。
直到《我 可能 不会 爱你 》。(可能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台湾 爱情 剧, 有时间 再说。)
虽然此后也偶尔看过几部 感觉 还不错的类型剧,如《天黑请 闭眼 》,《我的自由 年代 》,以及只是听闻 口碑 很棒的《 花甲 男孩 转 大人 》,台剧,从此沉溺。台湾娱乐,也似乎遇到了 瓶颈 。(台湾电影总是冷不丁诈尸一下) 演员 , 导演 ,歌手和香港 一样 ,纷纷北上,只是.......
突然 眼前一亮,看到了本片。 说实话 ,要不是耐飞和《黑镜》的tags,真的会成为遗珠。还好,挖到宝了。
原版 黑镜高开低走,不忍再赘言,第 一时间 吃生肉后写了篇短评还被群起而攻之,感 兴趣 的可以看看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027486/
其实,论黑科技 含量 ,论惊悚 程度 ,论末世 预言 效力 ,论 震撼 ,本剧 功力 不足 , 火候 欠佳。打五星 满分 ,有很大的 感情 成分 ,因为, 作为 一名 老师 ,深知现在的 教育 ,弊病多端,而本剧第一 单元 就直切 要害 。
片头这段 动画 , 意味深长 ,脐带, 枷锁 , 母亲 的 阴影《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这个 标题 ,颇有 龙应台 的feeling。
而英文标题《 On Children 》(直译为论 儿童 )又颇有 民国 文人 遗风。
第一单元剧,剧情很 简单 :
虎妈爱子 心切 “下黑(科技)手”。
时空 倒转为哪般?
半缘修道半缘君。
特别 是最后小伟穿越回去找小岚,居然看到了《不能说的秘密》的影子,可惜张力不足,抒情稍逊,不然又该引爆泪腺了。
不论后面其他单元剧是否还能围绕《论儿童》有理有据有情的展开,单就第一部,就足以让我感慨万千。
诚如我的短评后半部分:
我真的单纯地希望该剧能像《药神》一样,被更多人知道看到。
毕竟,自从踏入教育行业,我看到了太多的匪夷所思。本想着现在学生家长能比原来更开明,更民主,能让孩子们享受到更多属于他们的幸福时空,未曾想,恰恰相反,什么不能输在起跑线,什么教育改革,反倒让现在的孩子承担了我们那个时候都未曾体会过的压力。社会舆论不断制造恐惧感,社会现实不断在制造分层,从我小时候就听腻的素质教育反倒变本加厉,改头换面成了实实在在的“功利主义教育”。
我心疼现在的孩子,可他们的家长呢?这个社会呢?到底有多少人能像小岚的父母一样,看起来疯疯癫癫实则关爱有加,而又有多少家长打着“我爱你”的名义给孩子们加上了重重的枷锁。
看着层出不穷充满戾气的社会新闻,为什么就没有人想想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好吧,还有八集四部,看完再叙。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影评(五):很台湾,非《黑镜》
—剧透预警—
黑镜其实是科幻外壳,探讨人性的各个维度,而且很多对科技发展方向的窥探是可以在现实中找到依据和线索的。所以常常看到有新的黑科技出现,大家就大喊《黑镜》成现实。
这部剧的故事都在探讨亲子关系和教育模式。通过夸张和荒诞的手法,引起大家对于中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压抑个性、单一化评价体系和索取式付出的反思。
第一单元的故事设定比较有趣。控制欲强的家长其实很多。所幸,在现实生活中,即使真的遇到喜欢按遥控器的家长,仍然可以在成年后逃离原生家庭,过独立自由的人生。虽然,我们没办法重新选择人生,却可以及时拿回自己的遥控器。
第二单元的故事比较压抑,主题也有点多。
貌似既抨击了应试教育,又讽刺了中式大家庭中面子和攀比的虚伪,也想对家庭中过分隐忍(面对背叛和暴力也不知道正确保护自己)的家庭女性表达一下关切。
但是,女权线挖掘的不是很充分。
抨击应试教育这条线索,主要讲了一对男女同学读书读成蛇精病的故事。夸张的手法不知道是不是有点过了。毕竟台湾学生要考个大学据说是很容易的,考虑到招生比例。如果不开声音,你会乱入日本青少年题材的片子。校园暴力、体罚、虐猫......总体来说,抱着看所谓台版《黑镜》的我,看了还挺不舒服了。
然后,毁我《1Q84》的月亮梗有点不爽啊。
故事的最后,母亲和儿子在喵咪叮当分娩之时,忽然觉得生命好伟大,决定摒弃前嫌,达成内心的和解(前一秒在掐脖子)。
画风又一转,变成了明丽的《啊呀啊呀,神去村》,男主一转阴郁神情,瞬间又阳光(读什么书,还是学门手艺,开心就好)了起来。
妈妈也终于摆脱了糟糕的婚姻,接纳了自己的孩子的真实性和可能性。
总之,这是一部台湾(中式)家庭亲子关系血泪史 / 应试教育毁童年史,多多少少能打动中国的观众。但是,这特喵的跟《黑镜》真的没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