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浴血广昌》是一部由 高峰 / 张馨执导,卢秋宏 / 何达 / 郑昊 主演 的一部 历史 / 战争 类型 的 电影 ,特 精心 从 网络 上 整理 的一些 观众 的 观后感 , 希望 对 大家 能有 帮助 。
《浴血广昌》观后感(一):忆往昔 峥嵘岁月 稠
1、在 人民 大会堂 参加了首映礼,朱德 元帅 的 孙子 朱 和平 将军 ,彭德怀元帅的 后人 以及刘亚楼等开国元帅和 大将 的后人都去了, 场面 宏大 。 作为 一部八一厂出品的 主旋律 电影 整体 来看 品质 还是有 保证 的,无论是 画面 还是战争场面以及特效都堪称国内主 旋律 里 制作 精良 的。 演员 都是 年轻人 ,都很拼命。电影中的“赖 婆婆 ”把 自己 的五个孙子都送去了参加 红军 ,而饰演“赖婆婆”的是 曾经 出演《 红色 娘子 军》并荣获新 中国 第一位“影后”殊荣,现已年近80 高龄 的祝希娟 老师 。电影的 导演 和 编剧 都是老八一制片厂的班底,作为一部红色主旋律电影值得 推荐 。
2、电影 市场 应该是 百花齐放 ,什么样的 题材 电影都应该有,既有《我不是药神》这种 现实主义 题材的电影,也有《狄仁杰之四大 天王 》这种 视觉 特效。主旋律的电影也应该有。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八一厂的电影 活动 。上一次去八一厂圆了儿时的 梦想 。之后八一厂就合并了,但老八一厂的 精神 还在,还在继续 创作 影视 作品 。每次看到那个八一厂的那个 音乐 片头一响起就 浑身 激动 。
3、电影在八一建军节那一天上映,适合带着 老人 去 电影院 看看 这种大场面的红军电影, 歌曲 也非常 好听 ,我 很喜欢 那 主题曲 ,有一种 小时候 看的那种战争电影的美 好感 觉。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红军 经历了 广昌 保卫 战和高虎脑 战役 等一 系列 生死 激战,赖婆婆的四个孙子相继为 革命 献出了他们 年轻的生命 。
小孙子五伢子是一个 读书人 ,但是在同 敌人 一次次的生死 较量 中,也从一个 胆小 懦弱 怕见血的 农村 孩子 , 成长 为一名合格的红军 战士 。从赖婆婆身上,我们可以 感受 到 中华民族 不屈不挠 的革命精神,以及 面对挫折 坎坷 ,仍旧葆有的 坦荡 胸怀 。
《浴血广昌》观后感(二):《浴血广昌》还原红军 队伍 最惨一仗,聚焦 长征 之前最后激战
一直以来,我们看过了太多打了胜仗的战争片,直到战台烽看过 影片 《浴血广昌》才 发现 , 失败 的战役,无疑有着更多的 经验 教训 ,值得我们汲取。
我们常说:"胜败乃兵 家常 事",我们的革命队伍,也是在一路的跌跌撞撞中,才迎来了新中国的 光明 。如今再来看曾经的战役,不仅让人 时刻 血脉 偾张,也会于战役之中, 反思 人性 与和平。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抚州市 文化 旅游 投资 发展 有限 责任 公司 和广昌县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联合 出品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浴血广昌》,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时期 的"广昌保卫战"和"高虎脑战役"为 背景 ,首次将 镜头 聚焦于1934年的 中央 苏区北 大门 ,聚焦于长征前红军与 国民党 军的最后一场激战。
对历史有所 了解 的 朋友 应该都知道,"广昌保卫战"是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 进行 的一次 防御 战役,这次战役是"左"倾 教条 主义 执行 者推行防御中的 保守 主义的 典型 战役,也是红军有史以来在一次战役中遭受最大 损失 的一次战役。在当时的"左"倾教条主义 领导者 李德和博古的 组织 下,战役的 部署 ,是 错误 的 战略 决策 ,战役的 经过 ,是教条主义的瞎 指挥 。当然, 有关 这次战争 原因 、经过与 结果 ,历史早已有 定论 ,但"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浴血广昌》能够以一场败仗为题材,来 拍摄 制作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一次 伟大 的 行动 。
毕竟,对于众多 浴血奋战 的红军战士们而言,在敌众我寡、 敌强我弱 的 对抗 中,依然 坚守 着 阵地 ,坚守了革命 信念 ,他们的 不怕牺牲 的精神,将 永远 激励 着我们。因此,《浴血奋战》通过战争的广 视角 ,与细化到几位战士的 真实 刻画 ,为我们 完整 呈现了当年红军战士的 勇敢 与 无畏 ,勿论战争的 胜利 与失败,他们都是缔造我们 未来 新中国的伟大 先驱 ,每一个 牺牲 ,都是 永垂不朽 。
纵观整部《浴血广昌》,可以堪称一部战争 大片 ,影片就在当年战争的 发生 地江西抚州取景,最大 程度 的进行了 场景 的还原,而对于战争场面的 惨烈 刻画,无论是敌机恐袭、 炮火 连天,还是奋力阻击、白刃相见,格外 惊心动魄 如 身临其境 ,给观众带来 极大 的视听 震撼 ,由此更能 感知 战场 的惨烈,与 生命 的 无常 。
同时 ,影片也 讲述 了当年流传在苏区的一个真实 故事 ,围绕赖婆婆及她的五个红军孙子的 小人物 故事展开,带来了一段 可歌可泣 的五 兄弟 前仆后继 鏖战 沙场 的 传奇 。在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红军 经历 了广昌保卫战和高虎脑战役等一系列生死激战,赖婆婆的四个孙子相继为革命献出了他们 年轻 的生命。小孙子五伢子在同敌人一次次的生死较量中,也从一个胆小懦弱怕见血的农村孩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
兄弟 情深 ,血浓于水,却都难抵革 命理 想的 号召 ,这也是他们能够不惧牺牲、奋勇前进的原因。 印象 特别 深刻 的是,当 老大 为了掩护 老三 ,惨死于还乡团的枪下之后,老三在战场遇到了不停追问 大哥 的五伢子,他忍住 巨大 的悲恸说:"大哥以后只能活在我们心里了……",这里没有 豪言壮语 ,却让人 泪如雨下 ,兄弟 亲情 , 生离死别 ,在隐忍与克制中,力重万钧。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扮演五伢子的演员杨俊生,战台烽之前在延安看过4D电影《阿良的战争》,片中的小男 主角 阿良便是由他扮演,而此次在经历了广昌保卫战之后,红军们也开启了 万里长征 的 行程 ,两个 角色 俨然有了 人物 上的重叠,看起来特别带感。
通过《浴血广昌》,我们既感受到了人物的 命运 跌宕 ,人与人之间毫无 功利 的 温情 ,还 体会 了 战火纷飞 般的震撼,引出了 人们 发自内心 的 激情 和 感动 。同时,影片所截取的"败仗"视角,也让我们看到了 文艺 作品的 客观 性与进步性,也正是由于这场战争,红军在数次的反围剿中,树立了全新的战略部署。因此,不仅仅是胜利有着巨大的 意义 ,失败,同样是 成功 的要因。
在片尾,红军们踏上了长征之路,把所有孩子都送到了战场的赖婆婆看着战士们在 山路 上蜿蜒而远去的 身影 说:"伢子们,我等着你们回来!"她的脸上是 期许 ,也是 自信 ,更是对未来的胜利,充满了 坚定 的 信心 。这,应是整部《浴血广昌》所 传递 的精神 价值 与意义 所在 。影片定档于八月一日建军节,值得大家到 影院 接受 这场 难忘 的精神 洗礼 。
《浴血广昌》观后感(三):苏区峥嵘 岁月 ,再现人民的 铜墙铁壁
在中 国人 民 解放军 建军91周年来临之际,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抚州市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广昌县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浴血广昌》向建军节献礼。该片围绕着革命老区的广昌战役为故事 主线 ,讲述了一桩 规模 宏大的历史战争。
广昌地处江西东北部,位于盱江西岸,其 地势 险要,易守难守。1934年, 国民 党 实施 了其第一 阶段 的作战 计划 ,当时我军的基本 方针 是:集中 主力 打击 和消灭敌人主要 进攻 ,派遣 得力 的地立 独立 部队 ,发展游击战争。战争一 开始 ,我军 战斗力 比较 弱,在 大炮 飞机 的轰炸下,损失 惨重 。电影有个镜头让人 触目惊心 ,有个战士受了 重伤 , 面部 表情 十分 难受 , 医护 人员 正在 安慰 他过一阵子就好了,战士 咬紧牙关 在挺着,忽 然间 他的手一松,离世了。医护人员还是个女 娃子 , 可能 在她的 认知 范围 内人的命不应该 轻易 没了,还是有希望的。但 现实 是 可怕 的,在战争面前,没有人能凭借侥幸活下去。
《浴血广昌》以 百姓 生活 带入,故事的也是真实 反映 了苏区的 共产党 和 群众 齐心协力 克服 困难 的 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出现 了许许多的 好汉 ,如:大伢子为了俺护 弟弟 给红军送粮惨死在了还乡团的枪下。在一些红 剧中 ,导演 喜欢 给人物开外挂, 枪林弹雨 如有特异 功能 般 神奇 躲过。而这部电影,是为了还原现实画面。大伢子被还乡团在后面追着打着的 时候 ,分分秒 感觉到 的是他可以躲过去,但没想到还是牺牲了。如果细推这个 情节 ,它的 真实性 很强。现实是可怕的,在战争面前,没有人能凭借侥幸活下去。
革命战争,是人民群众的战争。在革命战争 年代 , 共产主义 理想 , 始终 是 共产党人 保 持 先进 性的精神 动力 。赖婆婆有五个孙子,四个参军,最小的留在身边学了一些识字。在当地,红军和群众 建立 了鱼水般的 情谊 。红军组织 决定 开展 了“扩红” 运动 的 消息 传来后,很多人 踊跃 报名。在 登记 处,一个生僻的字难住了 班长 ,报名的人也僵持不下,五伢子恰好走过来,问 明了 情况 ,一下子就写出了这个事。本来这是一件值得 高兴 的 事情 ,但是新的 问题 又来了。五伢子看到四个 哥哥 都已经参军, 村里 的百姓也来 积极 参军,他也很想参军,可组织 考虑 到他是四哥哥留下 照顾 婆婆的 外孙 ,就劝阻他不要参军。然而,凭借着坚定地 立场 ,五伢子也加入了红军的 行列 。组织找到赖婆婆谈话, 表示 :“如果婆婆有 需要 ,可以劝五伢子留在身边,不要参加了。”一把年轻的赖婆婆轻叹了一 口气 。她没有去阻止孙子参军,原因有二:一是 孙儿 的理想信念很 重要 ,成为一名红军是他的愿意,别人无法 改变 ;二是,哪个时期斗争 环境 恶劣 ,面对纷飞的 战火 ,他们无法 逃避 ,也不可能逃避得了,如果 不幸 落入还乡团手里,将面临着比国民党还 丧心病狂 的 报复 。所以,群众拥护红军, 形成 了人民战争的铜墙铁壁。
《浴血广昌》中的五伢子由拿着枪发抖,不知道怎么 处理 。甚至面对敌人的时候,他 选择 了把枪给哥哥,险些 错失 了 良机 。后来,随着同敌人一次次的生死较量,他从胆小懦弱到成为合格的红军战士。从这 个人 物身上, 我们看到了革命 烈士 为人 民谋 幸福 抛头颅 洒热血 ,真正体会了胜利 来之不易 。在新的 时代 ,重温历史 提醒 不忘 初心 , 学习 和发扬他们的精神,让我们共同为 实现 中国梦 贡献 一份 力量 。
《浴血广昌》观后感(四):《浴血广昌》红星闪闪,革命历史影片再放 光芒
“红星闪闪放 光彩 ,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 光辉 照万代”,这首来自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的 主题 曲想必大家都 耳熟能详 ;潘东子这个红 小鬼 顽强 和敌人做斗争,最终成为一名红军小战士的传奇经历,曾经 感染 了几代中国观众,成为大家对于革命和红军认知的 经典 启蒙 。
近日,为了迎接八一建军节的来临,重读红色故事,讴歌革命 英雄 和缅怀革命 先烈 ,由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抚州市旅游文化 部门 摄制的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浴血广昌》即将上映。
这部电影由原八一电影制片厂 知名 编剧刘英学担任 制片人 、 著名 导演高峰执导, 实力 派演员冯恩鹤、马晓伟、何达、郑昊、张永达、杨俊生、卢秋宏、周翔、高子翔等主演,特别是 邀请 到了新中国第 一代 影后80岁的祝希娟 女士 出演赖婆婆这一重要角色。
本片着重刻画1934年中央苏区北大门广昌 地区 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也是红军长征战略转移前与国民党部队最后一次激战的广昌保卫战,从 小人 物出发,以当地流传的真实人物故事为蓝本改编创作,同时 充分 调动电影 语言 的视听 优势 ,保证了宏 大战 争场面和 细腻 剧情 故事的 完美 呈现,可谓是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在当下的时代创新。
影片中,赖婆婆五个 生龙活虎 正当 青春 的孙子们先后都参加了红军,并有四人壮烈牺牲。作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 青年人 , 肯定 无法 理解 这些人为何如此选择为何如此 决绝 ,又为何如此无畏。其实,就是 信仰 的力量。
阶级 仇 家国 恨,是赖婆婆 子孙 们参加红军的 情感 动因。 爷爷 惨死在白狗子手里, 父母 被还乡团杀害,让他们与敌人在立场和情感上不共戴天。这也是在家中受 宠爱 ,被寄予读书 厚望 的五伢子,为什么不顾已是红军 的哥 哥阻拦,执意在“扩红”的 关头 加入红军的最初原因。
而 渴望 翻身做主, 向往 幸福生活,甚至 追求 共产主义 美好 未来的 远大 理想,则是当地 军民 不怕牺牲,敢于保卫红色苏区的革命 目标 和信仰 源泉 。缺粮少米就靠旱藕充饥,修筑工事缺少石料就捐出 祠堂 ,阻敌增援忍痛也要炸毁 桥梁 ,哥哥牺牲了弟弟顶上去,子孙牺牲赖婆婆 白发 送 黑发 ,然后继续给红军打草鞋坚壁清野;等等真实 生动 的 细节 充分 说明 了他们革命信仰的坚定,人 生理 想的 纯真 。
而相比红军吃饭付钱挖藕埋铜板的优良 作风 ,国民党 军队 虽然有飞机大炮加持,有银元 鼓舞 下的敢死队,但也让蒋介石发出了向红军学习三分 军事 七分 政治 的 感叹 ,颓势 不可避免 出现,战争的 天平 已经向红军倾斜,历史 洪流 不可阻挡。
江西抚州是本片取景的主要 地点 ,片中的万亩 荷塘 ,明清 建筑 , 高山 密林 ,深涧陡崖,一山一水都是当年苏区 所在地 ,和曾经被炮火洗礼的 地方 。 秀美 的 风景 , 淳朴 的 民风 , 悠久 的历史,更让作为观众的我们反思今天来之 不易 。
广昌保卫战是惨烈的,最终也失败了,红军被迫开始长征。但在战火洗礼中成长起来的五伢子们,接过哥哥们手中的枪,继承了红军革命精神,他们已经不可战胜。正如毛主席在1930年率领红军路过广昌时写的那首诗中所言: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浴血广昌》观后感(五):八一厂居然能拍这么好!如此过瘾铁血柔情还凄美
高峰、张馨两位导演合作《浴血广昌》叫我有一种巨大惊喜感,不仅没有 领导 阶级假大空去瞎喊口号,各类战争场面与厮杀微妙细节很真,制作明显用在刀刃上。况且通过五伢子、何淑瑶、三伢子等红军坎坷命运,小人物的兄弟情、战友情、母子情贯穿其中,还原了宏大内战的残酷感与革命情怀,更重新诠释了真实的信仰。
以发生在1934年江西广昌的“广昌战役”、“高虎脑战役”为背景,但彭德怀等革命将领却是配角,故事从赖婆婆及她的五个参加红军的孙子——五个伢子等小人物身上去展开,包括善良热情、乐于助人的战地护士何淑瑶,每个革命战士尽可能有血有肉,不刻意去喊去叫自己有多愚忠。《龙之战》导演高峰+编剧刘英学明显有备而来,让小人物烘托大战场情怀,从而避免意识形态与政治纠纷。
片中,赖婆婆假的前三个伢子都为革命奉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而五伢子从一个胆小懦弱怕见血的农家孩子,锐变为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也没有愣去写他如何不怕,包括人物也会受伤、疼痛、害怕,也会冒失和激动。他甚至面对小护士何淑瑶的质问:“理想就那么重要吗?需要死那么多人?生命真是太脆弱了!”,干脆无言以对;还有被迫炸桥时候,当地老人来誓死捍卫,后面目睹敌人来袭,一起同归于尽...《浴血广昌》也从重新审视了战争残酷与信仰的价值。
郑昊、杨俊生、祝希娟、何达等演员生动走心,没想到90后妹子卢秋宏更是惊鸿一瞥,感人肺腑。她饰演战地护士何淑瑶,善良质朴、热情助人,只因家遇浩劫,为复仇投身革命。她不愿杀人,并想方设法搭救每一个死伤战士,从荷花丛里救过自己人。后面她因目睹白鬼子伤兵,大发善心,舍己救人,凭白被对方拿枪威逼,如此丢了性命。目睹子弹从她胸前穿过,暗想假如不打仗,或许她会活得很简单很开心,红颜薄命呈现出悲剧凄美感,不禁叫人唏嘘!
从叙事与制作角度来说,《骆驼客》《龙之战》导演高峰明显效仿好莱坞大片手法,丛林小枪战、大战壕肉搏、真人坠河、炸大桥等场面没有丝毫敷衍,手提摄影的手法,也让战场场面逼真而震撼。尤其是敌我远近厮杀场景,殊死搏斗的动作戏和炮火连天的大场面,枪林弹雨下扫死的士兵都似无辜百姓,肉搏时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坦克碾压革命战士后的血迹,以及爆头、断肢、穿胸如此真实细致,颇为震撼人心。
本片对国军的刻画是很到位,没有弱智化敌人。他们训练有素,作战能力强,迫击炮、坦克等重型装备,而且不择手段,屡次夜袭打得革命战士们非常狼狈。里面安排的一场蒋介石开会,演话也相当有谋略,蒋委员长开会时提出“要得民心”,先打日寇是“鼠目寸光”等战略部署,甚至要求自己士兵拿东西要放钱,同样避免了脸谱化,可惜他没做到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广昌一战,许多战士不清楚自己负责狙击,甚至会变炮灰,这也跟《集结号》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体制内诞生,还用有限的资金拍摄,其场面之精致、震撼、骇人,叫人想起《太极旗飘扬》《兄弟连》等经典战争经典的影子,这在以前八一厂首席主控的电影里是罕见的(毕竟他们出品《芳华》《智取威虎山》是参投)。比起《目标战》《百团大战》《勇士》等多数滥竽充数、死气沉沉的国产战争片,《浴血广昌》绝对可以跟《夜袭》《喋血孤城》等诚意战争片媲美,就连一句斩钉截铁的“绝不后退”都很有力量,这真是很有匠心精神。
有着以上这些因素,才让这部战争片有铁血柔情与过瘾地方,才让我认为它值得称赞。我相信在《龙之战》《浴血广昌》后,高峰导演为首的良心团队会越拍越好,也能走得更远。在主旋律题材影片如《战狼》《湄公河行动》等都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不俗的艺术成就后,终于有一部八一厂主控的国产战争片让人看到惊喜了,所以《浴血广昌》,必须力挺之!